船舶人才網
發布時間: 2017/2/10 9:30:01
其實無人船并非什么新話題了,只是圈內近日有一篇關于人工智能取代租船經紀人的文章在廣為流傳,再度將人工智能和無人化引入了航運人的視野之中。剛好這里有一篇不錯的文章,特別拿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同時也想和大家討論一下人工智能在航運業中的應用這個話題。
據羅爾斯·羅伊斯公司預計,世界艘完全無人駕駛船舶將在2020年實現商業運營,而完全自動航行的無人遠洋貨輪,將在10-15年內成為一種常態。
近年來,人工智能飛速發展,人類在海、陸、空三界的交通運輸領域正在經歷一場自動化變革。無人機、無人車等一些列無人駕駛交通工具陸續進入人們的視野。而對于傳統的海運行業來說,無人船卻遲遲未“露面”。
去年,羅爾斯·羅伊斯公司公布了一項由其引領的“高級無人駕駛船舶應用開發計劃”(AAWA)項目,就像蘋果公司用智能手機重新定義手機行業一樣,羅羅公司期待用無人船重新定義船舶行業。
羅羅公司船舶業務總裁Mikael Makinen表示:“無人駕駛船舶是船舶行業的未來。智能船舶具有如同智能手機一樣的顛覆性,將徹底改變船舶設計和運營的格局。”
羅羅公司高級副總裁Oskar Levander表示:“實現遙控與無人駕駛船舶所需的技術是存在的。AAWA項目正在芬蘭為一系列傳感陣列在不同的運營和氣候條件下進行試驗,并已創建了模擬無人駕駛船舶控制系統,能夠對整體通信系統的行為進行研究。我們將在這一個十年結束之前看到遙控船舶的商業應用。”
圖爾庫大學經濟學院協作研究中心開發經理Jouni Saarni表示:“遙控與無人駕駛船舶可能會重新定義船舶行業以及業內參與者的角色,包括航運公司、船廠和船舶設備供應商。”
無人船優勢
更安全——海盜也不再是個威脅。無人船的船型設計讓海盜很難登船;即便登船也很難進入操控系統。電腦可以讓船舶拋錨停船或者以低航速前進,讓海軍艦船可以很容易的趕來增援。而且,重新奪回船舶也更容易,沒有船員被扣押為人質,海盜手上就沒有高價籌碼。因此,對于海盜來說搶劫無人舶既無法獲得高昂的贖金又存在巨大風險,得不償失。
更節省——無人舶的另一個優點是擁有更大的貨物運載量和更低的風阻。因為沒有船員,所以不需要甲板室、宿舍以及通風、加熱、排污系統,這讓船舶更輕的同時減少燃料消耗、減少操作和建造成本。
專才短缺問題得以解決——智能船舶還能解決海上專業人才越來越短缺的困局。隨著船舶越來越復雜,對船員的要求越來越高;從事航海工作越來越沒有吸引力,在發達國家,愿意干這份工作的人越來越少,因為要離開家人幾周甚至幾個月。傳統船舶要求船員擁有很高的學歷,掌握精深技術,智能船舶將工作轉移到了陸地運營中心,而遠程控制和無人駕駛技術,可以重新吸引高素質的年輕人進入海運行業。
除了羅•羅公司,歐盟的“海上智能無人駕駛航行網絡”(MUNIN)項目正在從技術、經濟和法律三個方面對無人船在公海運行進行可行性評估。
技術條件已具備
無人駕駛船舶的關鍵能力是能夠感知并傳輸其周圍正在發生的狀況,從而可以執行復雜操作、避免碰撞,順利導航抵達目的地。羅爾斯·羅伊斯正致力于情境感知系統的研發:將來自高清可見光和紅外攝像機的圖像與激光雷達和雷達測量相結合,提供船舶周圍環境的詳細圖像。然后將信息傳回遠程操控中心,交給有經驗的船長判斷;或者直接由無人船上的計算機進行處理,并決定下一步該干什么。
即使無人船可以完全自主航行,也必須有一個岸上的人對其負責。不同類型的船舶,或處于航行的不同階段的船舶,可能需要非常不同的監督和控制水平。遠在大海上的貨船,通常需要很少的人力監督,一個船長同時監督許多船只。而在擁擠的航道運行的船只,例如靠近海岸,或駛入駛出港口期間,將需要船長給予非常充分的關注。
所以,還得開發一個可靠的遠程控制系統。基于在航空、核能和空間探索以及水手模擬培訓系統搭建等工作中獲得的經驗,羅羅一直在研究遠程控制系統以及配套的遠程控制中心,這不僅需要考慮到人體工程學,還要考慮到易用性和實用性。
建設遠程操控中心,羅羅并非毫無經驗。羅羅的工程師此前已經設計了UnifiedBridge船橋,這是一種完全顛覆傳統船橋樣式的設計,可以為船員提供舒適、干凈、安全的工作環境。2014年迄今,Unified Bridge已應用于拖船、大型游艇、極地研究船等不同船型。
2016年4月,羅羅首次披露了無人駕駛貨船岸基控制中心運營版本,再次展示了其未來“無人航運”概念。根據羅羅公司披露的圖片與視頻,該公司提供的版本展示了一個7-14人的小型岸基監測與控制中心,船員通過交互式智能屏幕、語音識別系統、全息圖和無人機監測,實時監測與控制全球范圍內的船隊運營,包括船上及船舶周圍發生的事情。
運營法規正在研究中
未來更大的挑戰將來自于監管機構是否允許這種船舶出海運營。目前,全球航運規則對無人船還沒有清楚的規定,例如是否允許無人船航行、如何保險以及如何判定發生事故時的責任人等等。
據了解,歐洲至少還有兩個機構正在研究修改法規以明確這些問題。它們都是AAWA項目的成員。其中一個是SARUMS(歐洲無人駕駛海事系統安全與監管機構),由7個國家共同組成,瑞典是主導國。另一個是英國的海事無人駕駛監管工作小組(MaritimeAutonomous Systems Regulatory Working Group)也在從事相似的工作。他們的目的是確保《國際海上生命安全公約》在下一次更新迭代時,能夠反映新技術的發展。監管者顯然關心無人船到底有多安全,工程師們正在融合相關技術,避免所有可能的危險。
長期來看,航運業正經歷根本性的變化,更多的變化仍在孕育之中。向無人船的轉變,無疑將徹底改變全球供應鏈的運作,并創造出新的服務。正如同Uber、Spotify和Airbnb對各自領域所做的那樣,無人船必將帶來整個運輸行業的顛覆。
未來的船長可以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通過虛擬技術“駕駛”在海上航行的船只。這一切已經不是“如果”,而是“何時”的問題……就在本世紀第二個十年內,遠程遙控航行就會實現。——羅羅公司高級副總裁 Oskar Levander
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船舶人才網微信號,優質崗位長期推薦,船舶資訊持續更新。
船舶人才網發布的資訊,是為傳遞共享信息為目的,不以贏利為目的,不代表本站觀點;如本站轉載的部分資訊稿件涉及作者版權等問題,請速來電或來函與我們聯系,我們會及時作出刪除處理。